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度韩德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明:开局牢中坐,朱元璋求我出山完整篇章》,由网络作家“阳光下写字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韩度韩德是军事历史《大明:开局牢中坐,朱元璋求我出山》中涉及到的灵魂人物,二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看点十足,作者“阳光下写字”正在潜心更新后续情节中,梗概:就是在发酵原料的时候有些区别,装原料的大坑不是韩度想的那样。只是一个在地上挖出来的土坑,泡发原料的时候,泥土一样被溶解在水里,导致后面的纸浆发黄,制作出来的纸也是发黄。韩度伸手扯下钞纸的一角,在手里揉碎,明显的能够看见淡黄的尘土出现在指尖,这是泥浆渗透进纤维里面的表现。这样以来,泥土就相当于是一种杂质,大大降低了钞纸的品质。但是没有办法,这......
《大明:开局牢中坐,朱元璋求我出山完整篇章》精彩片段
接下来,韩度又在老黄的带领下看了纸浆的制作过程,以及如何从纸浆里面将纤维物给捞起来,最后压成钞纸的。
整个过程和韩度所了解的区别不大。
就是在发酵原料的时候有些区别,装原料的大坑不是韩度想的那样。只是一个在地上挖出来的土坑,泡发原料的时候,泥土一样被溶解在水里,导致后面的纸浆发黄,制作出来的纸也是发黄。
韩度伸手扯下钞纸的一角,在手里揉碎,明显的能够看见淡黄的尘土出现在指尖,这是泥浆渗透进纤维里面的表现。
这样以来,泥土就相当于是一种杂质,大大降低了钞纸的品质。
但是没有办法,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技术能够将泥土从纸浆里面分离出来。
韩度也没有这样的技术,但是他可以提前杜绝泥土发泡到纸浆中。在后世,这很好解决,修建几个水泥坑就是。
但是在这个时代却根本解决不了,也许有人说可以用石缸。可是别忘了,石缸太小,给老百姓装点生活用水还可以。想要凿出像房子大小的石缸,在此时根本就是天方夜谭,不可能的事情。
“看来想要造出好的钞纸,自己得先把水泥给造出来才行。”韩度心道。
接下来韩度又去印钞局看了一遍,和想象的差不多。只是印制宝钞的印版只是用一种坚硬的木料雕刻出来的,上面的花纹和字迹都粗陋不堪,根本达不到韩度心目中的那种精密印刷。
倒是印刷用的墨不错,上等的松烟墨。
看来自己想要印制出理想的纸币,这印钞工艺也是需要极大的改进。
看完了钞纸、印钞二局,韩度带着熊莳回到了宝钞提举司。邹着眉头,打发走了熊莳之后,韩度便准备觐见老朱。
来到洪武门外,由于现在已经不是早朝的时间,所以哪怕是韩度身穿官服,但是他一样必须先行通报,等得到允许之后,才能进入皇城。
当然,如果是六部的尚书以及左右侍郎的话,倒是可以直接进去,因为他们都是在皇城里面办公。
等当值的洪武门守将,对韩度验明正身之后,便将他放入皇城。
韩度一路直行,来到奉天门外,在这里向守卫表达了直接觐见陛下的愿望之后,便在门外等候。
如果是在洪武初年,这奉天门外会站满了等候老朱召见的大臣。但是现在这里确实空空荡荡,也就韩度一个人在此等候。
因为去年的时候,老朱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丞相胡惟庸,屠灭三族,连坐其党羽,到现在为止,其党羽都还在不断的侦办当中。
如此一来,自然百官惶惶不安,生怕被老朱记起来自己的名字,将自己当作是胡惟庸的党羽给一并处决了,那里还会跑到老朱面前来自找麻烦?
奉天殿内。
老朱正端坐在御案上面,奋笔疾书。
身旁伺候的老太监,见殿门外面忽然来了一个小太监在躬身等候,抬头看了一眼正在埋头批阅奏疏的老朱,没有打扰皇帝,老太监悄无声息的走到殿门外面。
很快,老太监又回来。
见皇帝面色如常,不喜不怒,便上前轻声道:“陛下。”
“何事?”老朱没有回头,声音低沉问道。
“启禀陛下,韩度求见。”
他来干什么?朱元璋心底疑惑,手里笔走龙蛇的御笔不由自主的开始缓慢下来。这才上任第一天就来求见朕,这是遇到什么难处了?
“愿为大人肝脑涂地,万死不辞。”
韩度看着眼前密密麻麻跪倒在地的人,不由在心里感叹,“人啊,还是要将心比心,以真心才能换来真心。”
“大家都起来吧。”挥手让众人起身,韩度继续说道:“另外,从明天开始,你们就不用自己带着干粮来上工了。既然你们是为了宝钞提举司做工,那提举司自然就有义务解决你们的做工事的吃饭问题,不会让你们饿着肚子干活的。”
说完,转头朝熊莳吩咐道:“你准备一下,从明天开始,便由提举司统一采买大米、蔬菜,让大家伙吃饱吃好,有力气做工。”
“是......”熊莳回答的十分勉强。他内心是不愿的,毕竟此例一开,还不知道会惹出什么风波。但是既然薪俸都已经发了,再来看这提供饭食,便没有那么离经叛道。
尚可接受。
“呜呜呜,大人公侯万代。”
这是老一辈匠人对韩度的祝福。
年轻一辈的匠人就要直接多了,“大人万岁......”
只是此话一出口,就被老一辈的匠人蒲扇大的巴掌给忽在脑门上。
“瞎咧咧什么,瞎咧咧什么?是陛下万岁,陛下万岁......”
现在匠人们都视韩度为他们的救星,这么多年了他们好不容易才遇到这么一个为他们着想的官员,他们可不想给韩大人找麻烦。
年轻匠人被打了,丝毫不敢发怒,反而是舔着脸笑着,“是是是,陛下万岁,那韩大人千岁?”
这次年轻匠人倒是学怪了,说的不是那么肯定。
但是韩度听了却忍不住冒冷汗,好似感觉到胯下一凉,心里萦绕起一丝阴影,他可不想进宫去伺候老朱。
“通通闭嘴。”韩度见他们越说越离谱,赶紧让他们打住。
“下面,本官安排你们做第一件事。”
“请大人示下。”老黄抱拳朝着韩度躬身道。
“本官想要建两座石灰窑,你们有会建窑子的吗?”
韩度刚问完,老黄便转头朝着人群梗着脖子大吼,“黑子,赶紧滚过来。”
一个黑瘦的年轻人左挪右闪,便来到韩度面前,笑脸嘻嘻的抱拳,“黑子见过大人。”
人如其名,果然够黑。
脸黑也就算了,两只手也比他穿着的粗布衣衫都还要黑。虽然黑,但是指节粗壮有力,像两只熊爪子一样。
“大人,这小子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烧石灰窑的。他走路摔屁墩的时候,就跟着他老爹烧窑,论烧窑的手艺,比他老爹都强。”
说到这里的时候,老黄忍不住叹口气,“他老爹烧了一辈子的窑,却是越烧越穷,爷爷辈积攒下来的家业都烧光了,所以他老爹无比痛恨烧窑。哪怕是他手艺再好,也不让他烧了,这才弄到我这里来。”
韩度点头,表示理解。
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无比重视手艺,种地的人靠天吃饭,手艺人却不靠天便可以吃饭。有句话是这样说的,“天涝天旱,照样吃饭。”
甚至在古代,一门独门秘技,还有着秘而不宣,传男不传女的规矩。
可见,当时的人们对于技术的重视。
只可惜他们遇到朱元璋这么一个老农出身的家伙,把匠人当做是擦屁股的来用。匠人们以往能养家糊口的手艺,在匠户制度下变成了全家人的负担,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大坑。
如此一来,谁还会让自己的手艺传承给下一代?还不如,干脆让手艺断绝传承算了。
古代技术断代最厉害的就是在明朝初中时期,可以说朱元璋的匠户制度的危害,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大。
最新评论